首页 / 中药材 / 藜芦

    藜芦

    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以部或带根全草入药。5~6月末抽花茎前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 名称
    藜芦(Lí Lú)
  • 英文名
    Falsehellebore Root and Rhizome
  • 别名
    黑藜芦、山葱、大叶藜芦、棕包头、人头发、七厘丹
  • 性味
    辛、苦,寒。有毒。
  • 归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②《本草再新》:"入肝经。"
  • 功效
    祛痰催吐杀虫。用于 中风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痰壅癫痫疟疾骨折;外用治 疥癣,灭蝇蛆。
  • 用量
    0.5~1钱;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 禁忌

    内服宜慎,孕妇忌服。不宜与人参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同用。

  • 附方

    ①治诸风痰饮: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和服探吐。(《经验方》)

    ②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

    ③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入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

    ④治头痛鼻塞脑闷:藜芦(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搐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

    ⑤治黄疸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藜芦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

    ⑥治老疟久不断者: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丸,未发时一丸,临发时又一丸,勿次食。(《补缺肘后方》)

    ⑦治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则已:大藜芦末半钱,温虀水调下,以吐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藜芦散)

    ⑧治诸瘑疮,经久则生虫:藜芦(去芦头)、白矾(烧灰细研)、松脂(细研)、雄黄(细研)、苦参各二两(锉)。上药,先捣藜芦、苦参为末,入猪脂一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白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合中,旋取涂之,以瘥为度。(《圣惠方》藜芦散)

    ⑨治鼻中息肉渐大,气息不通:藜芦三分(去芦头,捣罗为末),雄黄一分(细研),雌黄一分(细研)。上药,同研令匀,每用时以蜜调敢,用纸拈子,展药,点于息肉上,每日三度,则自消化,不得涂药在于两畔,恐涕落于药上。(《圣惠方》)

    ⑩治牙疼:纳藜芦末于牙孔中,勿咽汁。(《千金翼方》)

    ⑾治白秃:末藜芦,以腊月猪膏和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⑿治头生虮虱:藜芦末掺之。(《仁斋直指方》)

    ⒀治疥癣:藜芦,细捣为末,以生油调敷之。(《斗门方》)

    中风牙关紧闭。用藜芦一两,去苗头,在浓煎的防风汤中泡过,焙干,切细,炒成微褐色,研为末。每服半钱,小儿减半。温水调药灌下。以吐风涎为效,末吐再服。

    ⒂误吞水蛭。用藜芦炒过。研为末,水送服一钱将水蛭吐出。

  • 应用

    ①治疗疟疾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取天目藜芦3根(1寸长),插入鸡蛋(1个)内烧熟。去药吃蛋。于发作前1~2小时服。忌鱼腥;孕妇及溃疡病患者忌服。治疗现症病人120例,痊愈10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休止期患者36例,痊愈33例,无效3例。

    ②治疗骨折

    能促进骨折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尤以股骨干骨折最为突出,平均临床愈合日期为37天,但愈合时间长短与骨折类型及手法复位技术有明显关系。据认为,应用藜芦治疗,需在骨折两断端血运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用法:将黑藜芦根须洗净、晒干、研粉,加等量黄连素制成含量10毫克之片剂内服。成人每次30毫克,日服3次,用凉开水送下。用药时间依据临床愈合情况而定,一般约为2~4周。同时按常规予以复位及固定。服药后多数病例脉搏偏快,全身和局部有发热感;3例发现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有所增高。

  • 论述

    ①《纲目》:"哕逆用吐药,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也。"

    ②《本草经疏》:"藜芦,《本经》主蛊毒、咳逆及《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者,皆取其宣壅导滞之力。苦为涌剂,故能使邪气痰热,胸膈部分之病,悉皆吐出也。辛能散结,故主鼻中息肉,苦能泄热杀虫,故主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杀诸虫毒也。疮疡皆湿热所生,湿热不去,则肌肉溃烂,苦寒能泻湿热,则马刀,恶疮,烂疮,死肌皆愈也。味至苦,入口即吐,故不入汤。""藜芦辛苦有大毒,服一匕则令人胸中烦闷,吐逆不止,凡胸中有痰饮,或中蛊毒恶气者,止可借其上涌宣吐之力,获效一时,设病非关是证者,切勿沾唇,徒令人闷乱吐逆不止,亏损津液也。"

    附:藜芦和常山都是驱痰药,但作用不同。李时珍说:"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3%稀盐酸5ml,水浴上加热5min,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2滴,有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1-2滴。显淡黄色沉淀。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贮藏
  • 药理

    降压作用

    天目藜芦之总碱及天目藜芦宁碱,贵州产黑藜芦根的初提液,辽宁乌苏里藜芦混合碱,云南产小藜芦的提取成分,毛穗藜芦之总碱,毛叶藜芦之总碱,兴安藜芦根浸膏的水溶液及精制品的醇溶液,经过多种麻醉动物实验均证明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无急速耐受现象,在降压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呼吸抑制或暂停(即Bezold-Jarisch效应)。天目藜芦的初提液乙较上海市中药行购得之藜芦(经鉴定为百合科藜芦属)的初提液甲降压作用强2~3倍,于麻醉猫的降压实验中,毛穗藜芦总碱较毛叶藜芦总碱作用强,天目藜芦总碱较前两者弱,肌肉注射量需大于静脉注射量10倍以上方有降压作用,可维持较长时间,口服需大于静注量15倍以上方有效,此时已有个别动物表现中毒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症状( 恶心呕吐),甚至死亡,故肌肉注射与口服给药不太安全;预先应用氯丙嗪可防止发生恶心、呕吐。上海市中药行购得之藜芦的初提液甲对慢性肾型 高血压犬(灌胃)表现降压作用,贵州产黑藜芦初提液对肾型高血压兔亦有降压作用。关于藜芦生物碱一类的降压原理,一般认为,由于颈动脉窦及心肺感受区经窦神经及迷走传入纤维反射性地抑制血管运动 中枢,引起血压下降。离体兔耳及猫后肢灌流无直接扩张血管作用。毛穗藜芦碱的降压作用中,脑和肾血管舒张起一定的作用,但作用短暂。日本产蒜藜芦提取物亦有降压作用,并谓与绿藜芦相似。

    ②其他作用

    天目藜芦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无明显治疗作用。兴安藜芦对妊娠毒血症有良好的效果。黑藜芦对家蝇有强大的毒杀效力。

  • 分布

    生于山野、林内或灌木丛间。分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陕西、四川、江苏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 成份

    黑藜芦根、根茎含介芬胺、假介芬胺、玉红介芬胺、秋水仙

    https://www.zhongyiwenhua.com

    碱、计明胺及藜芦酰棋盘花碱等生物碱。

    天目藜芦根含天目藜芦碱、天目藜芦宁碱等多种生物碱。

    蒜藜芦根含藜芦胺、玉红介芬胺、龙葵胺、脱氧介芬胺等生物碱及β-谷甾醇。根茎含介芬胺、藜芦胺、棋盘花辛碱、玉红介芬胺及棋盘花酸δ-内酯-16-当归酸酯等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