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金樱子(Jīn Yīnɡ Zǐ)
-
英文名FRUCTUS ROSAE LAEVIGATAE
-
别名糖罐子、刺头、倒挂金钩、黄茶瓶
-
性味酸、甘、涩,平。
-
归经归肾、膀胱、大肠经。
-
功效
-
用量6~12g。
-
禁忌
-
附方
①治梦遗,精不固:金樱子十斤,剖开去子毛,于木臼内杵碎。水二升,煎成膏子服。(《明医指掌》金樱子膏)
②治小便频数,多尿小便不禁:金樱子(去净外刺和内瓤)和猪小肚一个。水煮服。(《泉州本草》)
③治男子下消、滑精,女子白带:金樱子去毛、核一两。水煎服,或和猪膀胱,或和冰糖
炖服。(《闽东本草》)④治白浊:金樱子(去子洗净捣碎,入瓶中蒸令热,用汤淋之,取汁慢火成膏)、芡实肉(研为粉)各等分。上以前膏同酒糊和芡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吞,食前服。一方用妇人乳汁丸为妙。一方盐汤下。(《仁存堂经验方》水陆二仙丹)
⑤治脾泄下利,止小便利,涩精气:金樱子,经霜后以竹夹子摘取,擘为两爿,去其子,以水淘洗过,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得绝火,煎约水耗半,取出澄滤过,仍重煎似稀饧。每服取一匙,用暖酒一盏,调服。(《寿亲养老新书》金樱子煎)
⑥治久虚泄泻下痢:金樱子(去外刺和内瓤)一两,党参三钱。水煎服。(《泉州本草》)
⑦治久痢脱肛:金樱子(去刺、仁)一两,鸡蛋一枚炖服。(《闽东本草》)
⑧治阴挺:金樱果(去内毛和种子)一两。水煎服。(《闽东本草》)
⑨补血:金樱子(干了,擦刺令净,捶碎去子,切焙)、缩砂一半。蜜丸梧子大。空心,酒或盐汤下五十丸。(《朱氏集验医方》金樱子丸)
-
应用
-
论述
①《梦溪笔谈》:"金罂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之用金罂者,待其红熟时,取汁熬膏用之,大误也,红则味甘,熬膏则全断涩味,都失本性。今当取半黄时采,干捣末用之。"
②《本草衍义补遗》:"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取涩性为快,遂(以金樱子)熬为煎,食之自不作靖,咎将谁执。"
②《纲目》:"金樱子,无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④《本草经疏》:"《十剂》云,涩可去脱。脾虚滑泄不禁,非涩剂无以固之。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肾与膀胱为表里,肾虚则精滑,时从小便出,此药(金樱子)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故能主诸证也。"
⑤《本草新编》:"金樱子,世人竞采以涩精,谁知精滑非止涩之药可止也。遗精梦遗之症,皆尿窍闭而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之药以开尿窍,而仅用涩精之味以固精门,故愈涩而愈遗也。所以用金樱子,必须兼用芡实、山药、莲子、薏仁之类,不单止遗精而精滑反涩,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用药之秘,而实知药之深也。"
-
炮制
金樱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金樱子肉:取净金樱子,略浸,润透,纵切两瓣,除去毛、核,干燥。本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金樱子多糖以葡萄
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25.0%。 -
鉴别
(1)花托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外壁及侧壁增厚 ,角质化;表皮上的刺痕纵切面细胞径向延长 。皮层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含油滴,并含橙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纤维束散列于近皮层外侧;维管束多存在于皮层中部及内侧,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导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内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壁增厚,角质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残基。
花托粉末淡肉红色。非腺毛单或多细胞,长505~1836μm,直径16~31μm,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弯曲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草酸钙方晶多见,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6~39μm;簇晶少见,直径27~66μm。螺纹、网纹、环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8~20μm。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纤维梭形或条形,黄色,长至1071μm,直径16~20μm,壁木化。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
(2)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立即滤过。取滤液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在水浴中加热 5分钟,生成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溶液1~2滴,即显暗紫色。
(3)取(2)项下剩余的滤液 2ml,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 分钟,产生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无明显消失。
-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药理
-
分布
生长于荒废山野多石地方。分布华中、华南、华东及四川、贵州等地。主产于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此外,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四川等地亦产。
-
成份

金樱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 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