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伏倒靥
伏者,毒蓄于里而不出也。陷者,毒出而复陷入也。此皆恶候。伏唯一证,陷有数种,伏候于见形之时,其人疮出,热不少减,烦渴闷躁,此有伏毒未得尽出也。陷则见形之后,其血渐干而变黑者,谓之黑陷。浆水未成破损痒塌者,谓之倒陷。脓成复化为水,不肯结痂者,谓之倒靥,亦陷类也。其疮黑色,皆谓之黑陷,凡疹黑色,皆不治之,以肾为水,其黑色,乃肾之真脏色见也,粗工不知变黑归肾之理,妄谓肾不可实,欲泻肾而使之虚,不知人之一身,大言阴与阳,小言心与肾,即方家所谓真水真火也,疮疹之火发于中,赖此一点真水、以制其充,苟欲泻之,则火无所制,本先拨矣,岂治之要哉。然谓归肾者,以肾主骨髓,又主闭藏也,盖疮疹秽毒,由骨髓达于筋肉皮毛之间,乃自内而外,其毒得泄,今既陷伏,则自外而复入于内,藏于骨髓,谓之归肾也。又初出形之时,春气发生之令也,出形而黑,是春行冬令矣。起壮之时,夏气长养之令也,起发而黑,是夏行冬令矣。养浆之时,秋气成实之令也,脓干而黑,是秋行冬令矣。故皆谓之逆。结之时,冬气闭藏之令也,此肾之正候,若不着痂,脓水浸润,此冬行春夏之令,亦谓之逆。惟知造化之机,可以语归肾之说,其色黑者,火化也,观物之干者其色黑,出于火者色亦黑,岂可谓之水乎。经曰∶火发而熏昧。知此,可以语黑陷矣。
凡疮伏而不出者,双解散主之(初热)。点色白或黑色,其人必不能食乳,大便自利,或呕或厥,此胃虚弱而不能副荣卫故也,宜用温中之剂,令其胃暖,荣卫复行,则当自出矣,宜理中汤(痘吐利)丁香煮散(痘吐逆)之类。
如倒陷者,看其大腑何如,如大小便秘,四顺清凉饮(发热)合夺命丹(见形)主之。泄利气弱者,十全大补汤(汗)合夺命丹主之。并外用胡荽酒、水杨汤(俱起发)。丹溪先生云∶痘疮倒陷,因真气虚而毒瓦斯不能尽出者,用黄、人参
、 紫草酒制治之。若将成就之际却淡色者,属 血虚,用 当归、 川芎之类,或加 红花、紫草。属热毒者,用 升麻、芩、连、梗、翘之类,甚者用 犀角屑,大解痘毒。〔薛〕窃谓前证若热毒方出,忽被风寒闭塞肌窍,血脉不行,身体作痛,或四肢微厥,点不长,或变青紫黑色者,此为倒靥。若胃气虚弱,不能补接荣卫,出而复没者,谓之陷伏。误用解毒之药,必致陷塌。若喜热饮食,手足并冷者,乃脾胃亏损,阳气虚寒之证,宜用辛热之剂补之。喜冷冻饮料食,手足并热,乃阳气实热之证,宜用苦寒之剂泻之。 外感风寒者,温散之。毒入腹者,分利之。阳气虚者,温补之。外寒触犯者,熏解之。自昔谓白陷不可救,盖痘色白者,必变为灰惨,灰惨者,必至于平伏倒塌,故谓之白陷,此固由气虚所致,然血不华色,血亦本虚,治法须兼气血为当,血活气行,白可变而为红,自不至于陷塌矣。若单补气,则气愈燥热,势必陷伏,故白陷抓破,皮薄干燥而极痒者,由失于补血,致气盛极而燥也,愈用补气之药,速死之兆也。
故凡见痘色白者,无分先后,皆以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治之,内有热者,加解毒药,或利小便,若待白陷已成,而后治之,难为力矣。痘有紫黑陷,灰白陷。紫黑陷者,乃血热干滞,而气亦不能以营运,有余之证也,急治之,犹多可活。灰白之陷,乃元气衰败,故不能起发,而血亦不得通贯,不足之证也,多难救治。
如将起发,疮亦有水,但色黑黯者,以十全大补汤(汗)调无价散主之,或以快汤(见形)、夺命丹(见形)合而服之。
如倒靥者,亦视其大便何如。大便秘,宜利之,三黄丸、四顺清凉饮(俱发热)。泄利者,宜补之,轻则十全大补汤,甚则陈氏木香散(泻),并外用败草散(收靥)主之。
〔庞安常〕
郁金散
痘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渐作紫黑色,无脓,日夜叫,烦乱者。
郁金(一枚)甘草(一分)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切片,焙干,为细末。入脑子半钱同研一钱匕,用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调下。不过二服,甚者毒瓦斯从手足心出如痈状,乃瘥,此是五死一生候也。
四圣散
黑陷倒靥,不起发,不红活,小便不利。
紫草黄甘草木通上,水煎服。热甚色紫,倍加紫草、芩、连、红花。大便秘,加枳壳。如常,加糯米。
参内托散
(见痒塌)
无价散
用人、猫、猪、犬、粪,腊月内烧为灰,沙糖水调服。
南金散
治痘已出而复,其势甚危,诸药不效者,万无一失。
紫背荷叶(霜后搭水紫背者)白僵蚕(洗去丝,炒干)上为末。等分。每服看大小,大者一钱,小者五分,研芫荽汁和酒下,米饮亦可。
治此证多有用龙脑、人牙者,卒难措办,惟此无毒,而效且速,但紫背者,甚难得,可于盐铺内寻之。
橄榄饮
治倒靥。
橄榄从中截断,水服少许,服之立发。
白花蛇散
治痘疹黑陷倒靥。
白花蛇(连骨,一两,火炙干勿焦)丁香(二十个)共为末。每服五分,或二分,热酒送下。如黑陷者移时转红,甚效。
《罗浮方》治塌陷痘。歌曰∶乌蛇全蝎与僵蚕,带肉穿山甲与缠,四样净该均一两,绵官桂倍加焉,白酒煮浓随意服,见多陷痘得回全。愚每用此,全活甚众,但僵蚕须要去丝,清水洗去锻石,再晒干,乌蛇须用尾极好,穿山甲先酒洗,焙干用。
〔袁氏〕治倒靥。歌曰∶倒靥原为痘后难,只因气血两相残,参归地并蝉蜕,连绵进服靥自还。又曰∶倒靥血不止,名为回阳泉,若犯胸胁地,十来九不全,速觅胭脂胚,血竭加一钱,烧之俱存性,点上血收干。予见痘后倒靥,人多妄用浴法,枉杀人男女。若痘后结痂浓垒,不能脱起,或半脱而半在,或四围脱而中心锥痛者,准用后方。
生蜜苏合油二味调匀。用银簪敷于靥盘沿处,其痛即止,而靥自速脱,并无呛血刨肉之患,如无苏合油,只以线鸡油代之,甚妙。
-
自序
- 集之一·初生门 证治通论
- 集之一·初生门 初生
- 集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惊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痫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角弓反张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拘挛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二·肝脏部 眼目
- 集之二·肝脏部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
心
-
├─
心
- 集之三·心脏部一 发热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集之三·心脏部一 舌
- 集之三·心脏部一 诸失血证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集之三·心脏部一 汗
- 集之三·心脏部一
-
集之三·心脏部一 疮疡
-
├─
胎毒疮疡
-
├─
热毒疮疡
-
├─
丹毒
-
├─
胎毒发丹
-
├─
伤食发丹
-
├─
惊丹
-
├─
五色丹
-
├─
白丹
-
├─
赤丹
-
├─
黑丹
-
├─
天火丹
-
├─
鬼火丹
-
├─
野火丹
-
├─
家火丹
-
├─
殃火丹
-
├─
神火丹
-
├─
荧火丹
-
├─
朱田火丹
-
├─
天灶火丹
-
├─
废灶火丹
-
├─
尿灶火丹
-
├─
赤流
-
├─
身有赤处
-
├─
蛇缠丹
-
├─
土鬼丹
-
├─
骨火丹
-
├─
《颅囟经》二十二种丹证治
-
├─
赤白游肿
-
├─
丹入腹
-
├─
丹痛
-
├─
丹痒
-
├─
传丹杂方
-
├─
辨小儿欲发丹毒候
-
├─
禁忌
-
├─
禁法
-
├─
疔疮
-
├─
时毒
-
├─
流注
-
├─
天蛇毒
-
├─
天泡疮
-
├─
杨梅疮
-
├─
王烂疮
-
├─
浸淫疮
-
├─
红丝疮
-
├─
恶核瘰
-
├─
疮疥
-
├─
疹
-
├─
黄水粘疮
-
├─
头面疮
-
├─
眉炼疮
-
├─
耳疮
-
├─
口疮
-
├─
腮痈
-
├─
臂痈
-
├─
腋痈
-
├─
胁痈
-
├─
腹痈
-
├─
臀痈
-
├─
腿痈
-
├─
肺痈
-
├─
肠痈
-
├─
便毒
-
├─
囊痈
-
├─
脚冻疮
-
├─
汤火疮
-
├─
翻花疮
-
├─
多骨疽
-
├─
漏疮
-
├─
胎毒疮疡
-
集之四·心脏部二 痘疮上
-
├─
溯源
-
├─
预防
-
├─
运气
-
├─
疫疠
-
├─
辨疑似
-
├─
五脏见证
-
├─
部位
-
├─
脉候
-
├─
气血
-
├─
虚实
-
├─
阴阳
-
├─
阴阳
-
├─
阴阳
-
├─
形气
-
├─
形气
-
├─
轻重
-
├─
顺逆
-
├─
动静
-
├─
形色
-
├─
疏密
-
├─
老嫩
-
├─
干湿
-
├─
荣枯
-
├─
标本
-
├─
始终
-
├─
日数
-
├─
禁忌
-
├─
汗下
-
├─
证治大法
-
├─
初热证治
-
├─
初热吉凶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证治
-
├─
见形三朝生死
-
├─
溯源
- 集之五·心脏部三 痘疮(中)
- 集之六·心脏部四 痘疮(下)
- 集之七·脾脏部(上)
-
集之七·脾脏部(上) 吐泻
-
├─
夏秋治里
-
├─
冬春治表
-
├─
身热泻黄多渴为热宜凉剂
-
├─
肢冷泻青不渴为寒宜温药
-
├─
身温泻黄白似渴为寒热杂合病
-
├─
补虚
-
├─
除湿
-
├─
治痰
-
├─
宿食
-
├─
津液少
-
├─
心腹痛
-
├─
禁忌
-
├─
夏秋治里
- 集之七·脾脏部(上) 吐
- 集之七·脾脏部(上) 泻
- 集之七·脾脏部(上) 赤白痢
- 集之七·脾脏部(上) 泻痢兼证
- 集之七·脾脏部(上) 腹痛
- 集之七·脾脏部(上)
- 集之七·脾脏部(上) 水肿
- 集之八·脾脏部(下) 疳
-
集之八·脾脏部(下) 虚羸
-
├─
针灸
-
├─
针灸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集之八·脾脏部(下) 宿食(食积寒热痢)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集之八·脾脏部(下) 积
- 集之八·脾脏部(下) 渴
- 集之八·脾脏部(下) 黄胆
- 集之八·脾脏部(下)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咳嗽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咳嗽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喘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悲哭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喑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鼻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解颅囟陷囟填总论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齿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耳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
五软
-
├─
五软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五软
-
├─
天柱倒
-
├─
天柱倒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疟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客忤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疰病(尸疰蛊疰)